八点健闻丨普惠险狂奔:席卷5000万人,医保局入场,商业健康险处于爆发前夜?

2021-04-23 10:34:19 Iris Fu 98

网红保险普惠险,继续攻城略地。

 

去年几个月时间,凭借不到100元的低价,和承诺的高昂的保额——超百万,一种新型的商业健康保险——普惠险席卷了近40个城市,参保人数迅速破千万。


一年下来,数据更是翻了几倍。根据第三方镁信健康和思派健康的估算,到今年,有百余个城市已经推出普惠险,参保人数超过5000万。

 

这是去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文件发布后,全国各地掀起的一波普惠险热潮。

 

但热度远未就此停止,今年声浪更高,甚至有向全国遍地开花之势。

 

从广东蔓延到江苏再到浙江,今年3月,兰州开始推出惠民保,意味着普惠险的燎原之势今年开始触及西部地区。青岛已经在征集当地普惠险名称和LOGO,南通将于5月左右推出…..


而更多去年仍在观望的城市,今年则陆续付诸行动,从观望到接纳,再到和商保公司一拍即合。


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推出的普惠型商业医疗补充保险,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覆盖了全省1400多万人。


和去年风靡全国的由商业保险公司主导的普惠险不同的是,浙江省推出的普惠型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是第一个由医保局指导支持的产品。从省级层面明确了参保广覆盖、待遇可衔接、商业化运作的三原则,而后浙江省各市根据医保提供的三年脱敏数据,出具体的产品定价,因地制宜发挥。


到今年3月16日,杭州、绍兴、金华、衢州、丽水、舟山、温州7市已出台实施不同的地方普惠险方案,年保费大致在100-200元之间,最高保障额度也在100万-300万不等。

 

普惠险的火热让一直不温不火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也热闹了起来:2015年至今,共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太保财险、人保财险等21家保险公司相继入局。还有多家第三方平台接连“入股”。不仅仅有保险公司间的竞夺,还有诸多互联网平台的横刀立马。整个市场,大家都在疯狂抢占地盘。

 

有人算了一笔账,现在普惠险的市场大约40多亿元,但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和热度,三四年以后,光是普惠险这一个市场,就是三四百亿。


这是中国商业保险市场从业者们从来没想到过的一个蓝海市场:普惠险有一天也会成为全国各地政府推崇的对象。

 

部分城市出现过“一城双保”甚至“一城三保”之境况,市场竞争的焦灼程度令人乍舌。

 

不过,从最初出现的商业主导型普惠险,到现在市场上政府主导型普惠险成为主流,普惠险疯狂的另一面,是各地政府更深层次的介入:普惠险越来越趋于理性的设计,而非夺人眼球的低价。

 

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缺口,商业保险又无法实现高度覆盖的背景下,普惠保险作为填补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保障细缝的产品,开始逐渐成为一种被各地执政者抱有更多期待的、满足民众多层次医疗的保险产品。

 

今年陆续进场的一些地方普惠险,不再以几十元的低价参保费用和巨额赔偿吸睛,政策设计者更加谨慎和规范,为了降低保险公司可能赔本的风险,调高参保费用,从几十元提高到100元以上;降低免赔额度,从几万调低至几千,让20%以上的当地民众,而非只有5%的民众,能够用上普惠险。

 

但这种性质的普惠险区别于以往全球市场上的任何一种商业保险:普惠为民的性质和保险公司的利益矛盾将一直存在,如何调和这种矛盾,将是普惠险常态化后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

 

普惠险实际经营状况如何,是赚是赔?各方因素的影响有多大,是否能够保证保险公司“保本微利”经营?这些因素是否足以保证普惠险持久稳定的运行?这些核心问题仍有待探究。


……


普惠险会遭遇行业的“死亡螺旋”吗? 

作为一款商保试水产品,普惠险成功撬动了老百姓的商保意识,个人账户直接购买,颇有几分“社保商办”的滋味。


在一些地方,普惠险的参保率快要赶得上医保了(如浙江丽水90%)。这意味着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商保发展的正常轨道,以一种政策型商保的形式来推广,甚至有老百姓当作是社保来交钱。


但也有业内人士因此担心,普惠险把社保和商保的概念混淆了。


保险界从业人士汤子欧认为,普惠险一直没搞清楚社保和商保精算基础的差异。他解释说,假设医保收上来100元,最终赔出去就是100元,由于商保还有一定的获客和运营成本,同样是100元赔付额,需要收300元才能回本。拥有真正靠谱风控技术,能够通过风控杠杆抵消运营成本的保司,才值得托付。100元医保费用至少要有绝大部分用于保障赔付,尤其是动用医保费和医保基金的方案。


在创办科技公司之前,汤子欧曾于1997-2002年在上海做过5年基本医保精算和评估,是国内第一代基本医保管理者之一,又创业做过1家健康险公司。多元经历和多维视角之下,他始终相信社保商办是大的趋势,也乐于看到商业健康险正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只是,走在社保商办的康庄大道上,还有几处尚未填平的洼坑。


多方从业者表示了共同的担忧,医保和商保是两套截然不同的体系,前者通过对医院、药店来进行风控,后者则是对人,用社保的逻辑强推商保,短时间内大规模覆盖,很难说之后会不会有问题。


如果算一下各地产品收到的保费、赔付情况,以及相应的待遇,不难发现,目前保费和免赔额较低的深圳亏了,广州也游走在盈亏线边缘,但如果设置了较高的免赔额就可能处于结余状态,比如珠海第一年收入2亿,赔付额仅为7000万。


普惠险在强调最高赔付100万、300万,也悄然设置了一个隐形门槛,表面上不起眼的免赔额,导致了绝大多数人没有办法享受到普惠险的报销。不算高的赔付率,让普惠险脱离了普惠的实质,也与医保部门对商保产品的期待背道而驰。


“作为一个保险来说,我们肯定不希望99%的人都跟它没关系,只保证了1%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前述西南地区的医保局人士直言,政府好不容易出来站台宣传,希望把商保扶上马送一程。如果最后赔付率太低,意味着保险设计非常不合理,且不说保险公司或者第三方平台有没有赚钱,而是公众对于本来就信誉不高的保险的公信力的丧失。


各地普惠险产品并没有官宣自己的赔付数字,但大体情况已经从微妙的用词变化中,初见端倪。在新一轮普惠险产品上线时,有些字面上强调“扩大参保面”,背后的潜台词是赔付情况不理想,无法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


现阶段普惠险的赔付率的确不高,但也朝着不断提升的方向前进。为普惠险提供方案雏形和运营推广的第三方公司思派健康的副总经理陈明东看来,这是一个测试市场水平线在哪里的过程,通过3-4年的调整,比如将往年的盈利用于次年的赔付,逐渐将整体的赔付水平控制在70-80%,“想要获得政府指导和支持,一定是有一个相对高的赔付,不可能保持现有的水平。”


另一种情况,赔付率太高,出现巨额赔款的个案增加,商保公司很可能收不抵支,应对方案就是涨价。赔付额增加,保费上涨,参保率下降,资金总规模不够,以此陷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健康人群随即发现,每年缴纳的百元保费,似乎发挥不了实际作用,最终不再续约。


天平另一端,由于普惠险可以保既往症,越来越多的患病人群加入,原本的健康人群患病后也在产生开销,面对一笔笔巨额开销,将会有一批商保公司退出。最极端的情况下,有家族史,有既往症,有专病特药需求的人,才会倾向购买,产品的可持续性就受到挑战。


这是在保险行业被称之为“死亡螺旋”的终极拷问。


普惠险刚刚兴起时,汤子欧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市场教育的良机。现在,担心多过了期待,过多的玩家入局了这一赛道,而行业规范尚未被建立起来,普惠险的概念很容易被玩坏。


即使抛开运营效率不看,由于高免赔额等非普惠性措施,投保用户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因很难享受到保障利益而失去信心。


一个典型的消费心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汤子欧最担心的是,普惠险热过之后,突然冷了下来,“不管产品真好还是假好,(消费者)好几年都不敢碰了”。


作为一个忽然爆红席卷全国的新型产品,普惠险到底是如愿成为引领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市场爆发的开拓者 ,还是像此前没落的百万医疗险一样昙花一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S33nvqD6EgFodlUoSvH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