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丨商保猛抬头:万亿商业健康险是块怎样的蛋糕?
2020-10-16 14:42:28
Iris Fu
253
10月9日-11日,在亿欧大健康主办的第五届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上,商业健康险成为会议焦点。2019年,中国商业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066亿元。在过去的5年中,这个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一方面是日趋增长的医疗卫生费用,一方面是医保基金愈来愈难以承受的支付压力,健康险在这样的困境下浮出水面,承载着化解医疗支付难题的期待。好人生科技首席健康经济学家汤子欧向《财经》表示,在当前的医疗支付体系下,为缓解医保支付压力,商保必将抬头。在政策端,近一年来,健康险享受着“一路绿灯”的便利。自去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到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等13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再到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健康险频频迎来政策的“唱多”。在资本端,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多家知名风投机构已将资金投入此领域。据动脉橙数据,2019年,健康险行业发生超30起融资事件。在2020年,行业继续火爆融资频现,且出现了第一家登陆二级市场的企业,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健康险行业或将迎来上市潮。基本医疗保险独木难支,健康险成了大家所追求的“医药保健”闭环中的最后一环,药企、器械厂商、检验检测企业、互联网医疗企业等,也竞相开启了它们嫁接健康险的尝试。2009年的“新医改”以来,医疗健康行业监管方的最大变革要属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大改革,作为现在医保基金主要监管方的国家医保局自此问世。而这时,国家医保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医保基金的监管和确保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早在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称,到2024年,“医保基金将面临结余亏空7353亿的严重赤字。”在国家医保局成立的这一年,医保面临的压力已经非常明显了。2018年,国家医保基金总收入21090亿元,总支出17607亿元。从这个数字来看,医保虽然没有亏空,但在增速上,医保支出为22.08%,医保收入为17.61%,医保支出增速已经超过了医保收入增速,照此下去,收不抵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由此,“开源节流”便成为了国家医保局的首要工作。一手抓医保基金监管,打击欺诈骗保,另一手则力图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把医保基金保障的盘子通过社会化的力量做大。于是,力挺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便成为了化解医保风险的一剂良方,商业健康险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到了台前。在以往的发展中,一些保险公司存在着将健康险“寿险化”经营的现象,将健康险和一些投资型理财产品相连接。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来说,健康险只是它们获客的敲门砖。2019年11月,监管方传出了强硬的声音,在中国银保监会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俗称“健康险新规”)中,明确了“保险姓保”,突出了健康险的保障属性。此外,政策还明确了各类健康保险产品的产品特点和要求,并提出将规范健康保险产品设计、销售经营和理赔行为。今年1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医保局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这项政策这份文件再次对健康险的发展做出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险的市场规模要达到2万亿元。此外,今年来还有多条重要政策也提及了健康险的发展。在今年上半年,健康险新单规模4875亿元。从全年来看,整个健康险市场将接近或达到万亿规模。然而,这只是健康险“体面”的一面。“我们不能只看健康险的保费规模,而要去看健康险的赔付规模,只有赔付的钱才是真正承担了老百姓的医疗支出。”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对《财经》说。以2018年数据为例,中国全年医疗卫生费用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为42209亿元,医保支出17607亿元,占比41.7%,而商保赔付支出1744亿元,仅占4.1%。相比社保,商保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承担还太小。一位接近国家医保局的人士向《财经》透露,在我国的体制内,医保是主体,商保天生就长不大。在当前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中,基本医疗保险是主体,医保肯定会占据主体地位,起支撑作用,但是,汤子欧认为,在医保之外的地方,商保也有足够大的空间。健康险的本质是转移支付。用户买了健康险,把钱付给了保险机构,当用户有健康医疗诉求的时候,保险机构再把这个钱转给医疗机构。支付多了一次转移,便多了一次成本。“健康险既然要做医疗行业的转移支付,它就一定要给医疗行业带来效率的提升,且这种提升要大于在用户端发生支付转移的成本,这就是健康险的本质和健康险要做的事情。”任彬说。 就健康险行业来说,整个行业某种程度上才刚刚开始。自1980年商业保险恢复,到1995年我国出台首部保险法以及1998年开启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再到新医改后开始后明确肯定商业保险的补充地位,健康险随后迎来了放量增长。在健康险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整个行业堆下了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渠道主要依赖线下“代理人”模式、保险公司在健康险承保中普遍亏损等痛症。放在用户需求上看,健康险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其没能解决健康险相配套的医疗服务的问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说,“目前的商保还没有相匹配的医疗服务,或者是不够好的医疗服务,还没有足够让用户选择商业健康险的理由。”但痛症也同时意味着机会,健康险行业有大幅度提升和改造的空间。近年来,生态各方纷纷开启了这样的尝试。健康险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专业化程度低、赔付率高、盈利能力低等问题。由于健康险占总体社会医疗卫生支出还比较小,对医疗机构缺乏掌控能力,导致商保公司无法建立起优质的医疗服务网络,以进行有效地医疗费用控制和干预。基于此综合考量,保险公司不愿意自己去做市场调研、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维护、核保、核赔等琐碎业务,在健康险产业链的中下游,就存在着大量的TPA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介入保险公司与用户之间,帮助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产品运营。老牌的健康险TPA公司有商保通等。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临以后,健康险TPA公司开始化身为健康险科技企业,为健康险行业做数字化的升级改造,提供智能核保、风控等一系列服务。近年来,随着健康险市场的大幅增长,健康险科技企业率先享受到了行业增长的红利。一位投资人对《财经》表示,“医保和商保对于科技驱动的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需求潜力巨大。水涨船高,健康险科技企业将最先分享到行业的红利。”据动脉橙数据,在过去的两年中,健康险行业获得融资的企业半数以上都是健康险科技企业。今年以来,健康险行业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各地在密集推出惠民保险。经《财经》统计,截至10月12日,惠民保已在全国48个地区落地。以最新落地安徽蚌埠的“蚌惠保”为例,其向当地居民提供年度保费59/159元一年,可享最高300万的保障额度。从各地参与惠民保的资料来看,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等大型保险集团,镁信健康、圆心惠保、腾讯微保等健康险科技公司,皆纷纷参与进了“惠民保”的浪潮中。目前,惠民保还正在全国各地进一步铺开。而且,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惠民保”这样一个商业保险计划的大规模落地,推动和参与的角色中还有各地政府的身影。在很多地方甚至直接在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健康险。总的来看,在商保蛋糕做大的过程中,医保也将间接分享到此红利。而就企业端来看,行业内有多家公司都宣布进入健康险市场。今年8月,水滴公司启动了“险+药”模式的新项目,和罗氏、默沙东、阿斯利康、正大天晴、泰德制药等药企展开合作,旨在利用商业保险整合支付方和药企,让用户支付更少的费用享受到更好的药品和诊疗。今年9月,春雨医生CEO王羽潇在接受《财经》采访时透露,春雨医生孵化了保险子公司,利用春雨平台上沉淀下的医疗数据,开发医疗险。除了健康险行业的原生玩家以外,其它领域企业蜂拥进入健康险市场的意图很明显,相比健康险高速增长的市场蛋糕,它们更看重的是实现自身业务的闭环,即打通“医药保健”的商业闭环,能给用户提供闭环服务。“现在行业大部分企业都在做这样的闭环,让患者在自己的体系内实现全链条或者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只是各家擅长的方向不同”,妙健康CEO孔飞对《财经》说。但是,回到健康险的本质来看,患者为什么会要选择将钱付给保险公司而不直接付给医疗机构,健康险是否提高了人们在就医和健康服务上的效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5KP5KB_gVhFCAqyM4pG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