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产业》:健康风险管理有效应对身心健康风险

2011-08-04 15:35:51 108

随着对“社会保障”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如何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如何削减不必要开支,提高医保体系运行效率?如何从源头减少疾病发生,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高生活质量?如何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成为无论是员工、企业还是社会面对的一系列无法回避的挑战。

近日由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主办,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际疾病管理协会(IDMA)指导支持的2011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中国转型期身心健康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专家代表一致指出,健康风险管理作为一套完善、周密、科学的服务体系,能够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和有限的卫生资源之间的矛盾,抑制医保系统的开支。

 

为什么要推行健康风险管理

全国人大原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朱相远先生认为,中国健康风险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为解决医疗体制改革中存在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矛盾,以及加快推进医疗制的改革创造了重要契机。

健康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也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这个行业的兴起正是由于市场的迫切需要,人的寿命延长和各类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导致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激增,有力推动了健康风险管理行业的发展。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而且高达80.9%的死亡比例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尽管慢性病的危害在逐年加剧,但我国人群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极低。

 

健康风险管理的误区

“健康保险不单是简单的现金‘出纳’行为,它更多的需要提供全面的健康风险管理和服务,实现健康维护、诊疗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管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单鹏先生表示。很多人将健康风险管理等同于疾病管理,这是片面的看法。从健康风险管理行业的发展史来看,疾病管理实际上是健康风险管理发展的第二阶段,由第一阶段的管理式医疗(Managed Care)和健康服务的需求管理发展而来。疾病管理关注的是“病”,尤其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心力衰竭、肥胖、糖尿病、哮喘、癌症、关节炎、临床抑郁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和其他常见疾病,并减少未来的相关并发症。

由于疾病管理(Disease management)对于健康保险基金、机构、信托基金、协会和雇主等提供健康保险的机构来说特别重要。在美国,疾病管理催生了一大批企业的诞生。在健康风险管理的发源地美国,疾病管理已经相当普及。美国2002年的调查表示,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或定点服务(POS)的健康保险计划中的99.5 %的投保人至少拥有一种疾病管理计划。

但是,在近20年的发展中,疾病管理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强调对疾病发生后的管理,忽视预防;常常着眼于某一类疾病,忽视了人是一个整体,需要从综合的角度看待健康的管理。

对疾病管理的反思一直在持继,这必将推动健康风险管理步入下一个崭新的阶段——以综合健康管理(IHM)为主的管理模式。和“一个人”对应“一种疾病”的疾病管理模式相比较,IHM使得健康保险能够通过一系列综合的手段管理健康风险,包括整合全体人群各种来源的健康数据、协调各种健康促进和生活方式方案、满足“人”(不是单一的“病”)的整体健康需求。

 

美国健康风险管理

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子欧在谈到美国健康风险管理发展现状时,他讲到,中国健康风险管理行业和美国相比起步较晚,但其好处是没有陈旧的包袱,可以更轻松地与最新理念接轨。

在美国,健康风险管理和健康险的发展一直密不可分,健康风险管理公司的出现很好地帮助保险公司解决了“健康险年年保费上涨却仍旧亏损”的问题。最初美国保险公司对健康风险管理也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分成的合作模式,但是随着健康风险管理公司在控制医疗成本的成效上日益显著,保险公司向健康风险管理公司支付服务费的形式现在正被更多地采用。

美国商业保险公司不仅是医疗保险的付费者,也是健康风险管理的主力。各大保险公司均有健康管理发展战略,以及针对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疾病管理实施方案。汤子欧拜访的一家美国前十大保险公司,十分重视健康风险管理产品的研发,并将其视为核心能力。受该公司特邀,他幸参观了他们的创新中心,其所占的区域十分宽广,不同区域布满了各种用于健康风险管理的先进设备,有很多原型机供研发人员做模拟试验,十分有趣而富有创意。

美国健康风险管理公司极其注重“健康管理从自身做起”。有的公司更是将“健康深植入文化”中,每一个人都觉得有一种使命感在驱使着他们,自己所做的“帮助每一个人促进和维护健康”是一件很伟大的事。

 

健康风险管理在中国

早在20世纪60年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令美国政府难以承受医疗费用的上涨。为此,美国医疗卫生政策的焦点,从“应不应该控制费用”转移到“如何控制费用”,健康风险管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简单说,健康风险管理就是鉴别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状态,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采取不同等级的干预手段,提高干预的有效性,并监测干预效果。健康风险管理由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在最早诞生健康风险管理的美国,健康风险管理发展非常迅速。一项统计表明,有7700万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风险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如今,在西方国家,健康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较科学的服务体系,并已经成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健康风险管理在中国依旧是个新生事物,有关健康风险管理产业的内涵、外延、实际运作,都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健康风险管理是专门为经济富裕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项目,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则是额外的负担。实际上,社会、企业和个人普遍需要健康风险管理,因为健康的人力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宝贵的资源。在中国推行健康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据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子欧博士介绍,阿里巴巴其实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员工幸福指数最高的一家公司。他们倡导的价值体系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是第三,阿里巴巴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6.7岁,不仅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还要处理婚恋、生子、买房等生活方面的烦恼。通过好人生集团的身心健康风险管理,员工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关怀,健康意识有了极大提高,工作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对企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非有帮助。

健康风险管理在国内的适时引入,可有效对人群各个健康状态的风险因素,以及发病率高、危害大且医疗费用较大的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风险评估及干预,维持或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恶化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合理控制人群医疗费用维持在适度范围。健康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从源头减少疾病发生,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高生活质量,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