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报》: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趋势分析(下)
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趋势分析(下)
此前与读者分享了“风险聚散+风险管理(健康风险管理)”的“两手抓”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融合模式,本期笔者将结合我国健康险现阶段发展情况,与大家分享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的具体服务模块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转型发展、创新突破”,开拓健康险的广阔市场空间。
一、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的服务模块分析
纵观国际经验,美国健康险公司和疾病管理厂商正在从健康风险管理第二阶段的疾病管理转向最先进的第三阶段,即:综合健康风险管理(IHM),使得健康保险能够通过一系列综合的手段管理健康风险,包括:整合大人群各种来源的健康数据、协调各种健康促进和生活方式方案、满足“人”(不是单一的“病”)的整体健康需求。
在综合健康风险管理模式中,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服务对象分为健康、亚健康以及各种急慢性病患者三类。以综合健康风险管理理念为支撑,服务目的有三:一是,帮助健康人群一直维持健康状态;二是,对身体已经出现健康隐患的人群,要尽可能排除隐患;三是,对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患上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防止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疾病转归。
通过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被保险人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并提供必要合理的诊疗支持,从而帮助个体或群体提高其慢性病预防和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帮助保险公司准确了解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改善健康状态,减少重疾发病率,节约医疗费用的支出和其他经济损失,提高生命质量。
当前,我国诸多健康险和再保公司均已与国内领先的第三代健康风险管理供应商在健康风险数据分析、人群健康甄别、两核技术研发、健康保险新产品研发及推广、健康保险增值服务等领域共同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为被保险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慢性病管理的跟踪与干预、医疗与心理咨询、就医援助和群体健康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等方面服务的全球经验。
关于服务模块,根据去年颁布的《关于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将健康管理服务分为两类:“健康体检、紧急救援等支出类服务,计入理赔支出的,其分摊入净保险费中的成本不得超过保险费的10%。”笔者认为,此类服务可视为适合纳入风险保费(净保费)计算的具有风险性质的“干预性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慢病管理、诊疗支持、管理式医疗、健康促进等;“健康教育、就医服务等咨询类服务,计入公司运营成本的,其分摊入附加费用中的成本不得超过保险费的2%。”此类服务可视为不适合纳入风险保费(净保费)计算的不具有风险性质的“基础性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健康档案等。
二、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的落实成效
海外的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内也在进行积极实践,例如社保与好人生集团进行了3年多大人群健康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表明,健康风险管理在人群满意度、控制健康风险、减少医疗费用和控制赔付方面效果显著:
人群的生活方式改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主要慢病发病率较上一年下降幅度分别达31.5%、16.7%和14.5%;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4种干预慢病在门诊总费用下降16.0%的同时,次均费用下降5.4%,患者年人均门诊就诊次数下降11.8%;
新一年的体检指标显示,血脂(胆固醇)正常人群增加了4%,血脂(胆固醇)升高人群下降了2%,血压正常人群增加了7.1%,血压升高人群减少了4.8%,血糖正常人群增加了3.8%,血糖升高人群减少了0.8%;
健康风险管理服务的成本效益为1:3.17,即每投入一元钱用于健康风险管理,可以节省3.17元医疗费用支出(仅计算主要可控慢病检出新发人数下降而节约的医疗费用)。(详细内容读者可查看《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中“好人生模式”一章)
中国健康险市场大有可为,而健康风险管理正是健康险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健康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保险理赔风险,为健康险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全面的健康风险管理让健康险发展表现出稳定的成长性和反经济周期特点;风险干预型健康险产品必将汇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健康险产业大发展的光明前景。